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金寨金寨县油坊店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县油乡擦站,坊店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亮乡文明实践活动,催生乡村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村鲜新气象,擦亮乡村鲜活底色。活底
聚焦群众需求,文明实践让呼声有回音。金寨坚持问需于民,县油乡擦不断改进方式方法,坊店通过问卷调查、亮乡村组走访等方式,村鲜精准对接群众、活底企业需求,文明实践靠前服务解决难题,确保活动开展贴近居民生活实际,提升文明实践活动实效,扩展志愿服务深度和广度。志愿者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如何在春茶开采前科学管理茶园,成为茶农的当务之急。为呼应群众需求,油坊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农技专家系统梳理春茶开采前的重点工作,在各村开展茶叶技术现场培训会,助力茶农高效备战,为新一年茶产业丰收打下坚实基础。在培训会现场,农技专家紧紧围绕各种茶叶特性、肥料施放、病虫害防治等种植技术和日常管理要点进行示范讲解,现场在茶园指导农户在实践中掌握茶叶标准化种植的技术要领。“这样的现场培训太实用了,以前我们都是自己摸索,现在通过参加培训,就能学到很多茶园管理的技术,心里更有底了,我们增收致富的信心更足了!”金寨县永生利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整合阵地资源,打通服务“末梢”。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向外扩展和延伸,整合茶园、民宿、高山豇豆基地、育苗基地等现有资源,打造西茶谷茶叶研学基地(劳动教育、科普宣传)、六安瓜片主题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夏清·莲境山居民宿(自然教育、农耕文化)等多个特色文明实践点,形成文明实践所、站、点三级“全覆盖”的阵地网格。
在面冲村六安瓜片主题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黄守山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群众介绍传统手工六安瓜片生产过程,群众一边热烈讨论,一边亲手实践,从最初的生疏,逐渐变得熟练,大家忘记了压力与烦恼,享受着“非遗”文化带来的宁静与快乐。面冲村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纽带,将‘非遗’文化活动与时代精神相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的文化动能。我们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让更多的人都能感受中华‘非遗’文化的魅力。”
深化志愿服务,传递温暖力量。油坊店乡挖掘多方资源,整合基层工作力量,吸纳返乡大学毕业生、致富带头人、道德模范、退役军人等乡村人才加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在志愿者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组织开展系列爱心义诊、健康知识普及讲座等活动,提升群众健康意识和水平;常态化组织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增强群众爱护卫生责任意识,参与维护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形成“人人动手,户户参与”的环境整治新局面;做好对留守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体的关心关爱工作,让民生服务保障落在实处、走在前列。
“志愿者在我们学校举行‘预防校园欺凌’的主题法治讲座”、组建留守儿童合唱团,‘零距离’让学生体验地震避险……各类文明实践活动丰富了未成年人课外生活,让青少年儿童在活动中感受到温暖,用爱滋润幼小的心田,守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油坊店实验学校校长感慨地说。
创新理论宣讲,倡树文明新风。以田间地头、文化广场、农家院落为主要传播点,组建志愿服务队围绕党的创新理论、红色故事、惠民政策、移风易俗等内容,精准开展“点对点”宣讲。同时,培育演艺骨干10名,组建了一支30人的文化志愿者队伍,结合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通过艺术化宣讲方式,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倡树文明新风尚。
文化志愿者自编自导的小品《德福嫁女》,凭借幽默对白与鲜活情节,让观众在欢笑中领悟移风易俗的意义所在。快板宣讲员的《移风易俗新风尚》,呈现广大群众在抵制陈规陋习、追求文明幸福方面的生动实践,寓教于乐、以文化人,获得观众普遍好评。周院村群众表示:“宣讲员讲的都是身边人、身边事,一听就懂、学了就能用!以前觉得政策离我们远,现在明白移风易俗就是为咱好,节俭办喜事既省心又省钱。”
如今,在油坊店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正以丰富多彩的方式融入百姓生活,浸润百姓心田,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正在发芽、开花、结果,为推动油坊店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丰润的道德滋养和强大的精神力量。(陈烨)
顶: 8954踩: 6
评论专区